導盲犬的由來

古文書中記載的最古老的例子是,紀元前一百年左右,德國有個盲眼國王,擁有一隻會帶路的導盲犬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許多軍人因受毒氣影響而造成失明,也正因為有這些導盲犬的輔助,才能重返社會。

導盲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,1916年,德國首創導盲犬訓練學校,1923年在波次坦設立國立導盲犬訓練學校,1926年設立全球最初的導盲犬協會。1929年1月美國的第一所導盲犬學校The Seeing Eye也在紐澤西州成立了。

最常被訓練成為導盲犬的犬種有拉布拉多、黃金獵犬及德國狼犬等。少數有使用標準貴賓犬及邊境牧羊犬。經過近20年來的評估及觀察,黃金獵犬及拉布拉多所繁殖出來的混種犬種(黃金拉拉)更承襲了兩種犬種的優點,所以目前黃金拉拉導盲犬也是相當常見的。目前台灣的導盲犬有拉布拉多、黃金獵犬及黃金拉拉等。


導盲犬的訓練

寄養家庭階段

幼犬出生後二至四個月即會到寄養家庭學習“社會生活”:定點大小便、到餐廳及搭乘交通工具時需安靜趴在座位下…等,並學習適應各種環境,直到一歲至一歲半左右則回到訓練中心。

引導訓練階段

由訓練師接手開始導盲犬的引導訓練,一般而言,需要8~12個月才能結訓。

共同訓練階段

先安排導盲犬與申請者共同生活,由指導員指導如何照顧導盲犬並與導盲犬培養感情,接下來再安排一至三個月不等的“共同訓練”,若兩方都適應良好即藉可舉行“畢業典禮”,之後指導員將會持續的追蹤輔導。


台灣的導盲犬數量

台灣目前約有42位導盲犬使用者,由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的有36隻。根據衛福部統計,全台視覺功能障礙者約6萬名,以國際導盲犬聯盟統計理想的導盲犬比例為1:100,也就是說台灣至少需要600隻工作中導盲犬才能符合國際聯盟標準。但即便1年能訓練出10隻合格的導盲犬,也不代表1年會有10名視障者配對成功。萬一5歲了,這些成犬還是未能配對成功,協會也就不會讓牠們服役了,主要還是感情因素。導盲犬平均10歲退休,如果老化快、健康出問題,可能7、8歲就得從工作上退下來,5歲才配對的話,陪使用者才2、3年,對他們的情感是很大的負荷。


工作中的導盲犬

每一隻導盲犬都有自己的身分證,也由衛福部登記核發。詳細資料,可參閱衛福部網站。

導盲犬基本資料 前往衛福部網站

導盲幼犬基本資料 前往衛福部網站